功能作用

一、强化声音内部细节

我们之所以觉得经过压缩器处理后的声音更好更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声音的细节更加增多和突出了,比如呼吸声,一些细微的空气声,细节的增多使得声音会更加有质感,变得性感,所以才觉得压缩后更加好听。但过度的突出细节会破坏歌曲的和谐,适度就好。

二、平衡电平

就是控制动态,是压缩器最基本的功能。在压缩前,乐器的声音会因为动态变化而忽大忽小,在听感上会觉得各个乐器忽远忽近,有时bass大,底鼓小,有时bass小,底鼓又大,你高我低,非常混乱。利用压缩器就可以尽量稳定住乐器的电平变化,让它们相对电平保持一致,从而在听觉上更加稳定。

利用上文所说的"平衡电平法"和"提升响度法"都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一般需要用分段压缩进行细致的调节或者手动自动化去微调来控制动态。以上的两种方法只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大体的思路。

为什么控制动态:①动态过大的音乐在某些嘈杂的环境中,有时候听不清,有时候声音又过大。(主)

                           ②硬件所能表现的动态可能不够,动态过大就会产生失真。

控制动态的方式:①降低高电平(主)

                           ②提升低电平

                           ③既降低高电平,也提升低电平。

三、提升响度

不管用任意一种压缩处理方法,其整体的信号平均电平都会有所增加(上文的"控制峰值法""平衡电平法""提升响度法")。因为在每一次压缩后,增益补偿后的信号峰值都会与原信号峰值一样,信号整体都有被提升,响度会比压缩前更大。

四、重塑包络

这是压缩器最核心的作用,压缩器可以重塑信号的动态包络,改变信号的音量变化,从而改变信号的音色。(音色=音量+频率)

门限:决定信号哪个部分要被重塑;

压缩比:决定重塑部分的电平变化量;

建立和释放时间:用来控制信号的起振和衰减过程。

1.增加冲击力

(1)保留住起振部分的音头,建立时间设置长。

(2)弱化掉衰减部分,释放时间设置长

(3)门限设置在只对起振部分影响的地方,压缩比设置越大,其冲击和律动感就越大。

(4)经过增益补偿后,信号起振部分更响,衰减部分不变或者更小。

2.强化衰减部分

主要用在突出混响信号或者增长一个乐器延音的时候,

压缩器既然可以通过先降低信号的衰减过程再通过增益补偿来强化起振过程,那自然也可以通过先降低起振部分再通过增益补偿来实现对衰减部分的强化。

其方法是:

(1)较低门限和较高压缩比来大程度压缩掉信号的起振部分。

(2)快速建立时间,让压缩立即产生,快速打掉音头;快速释放时间,来让压缩快速结束,保留住衰减部分,不对衰减部分产生影响和压缩。

(3)增益补偿后,衰减部分得到明显增强。

五.控制乐器的前后位置

这个其实很有用。声音大就觉得近,声音小就觉得远。如果光用音量大小来控制乐器前后位置会有很多弊端,比如底鼓的位置远一些,音量就调小,但发现底鼓整体都变得虚弱并且被其他乐器屏蔽淹没,压缩器的重塑包络就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强化它的起振部分,在底鼓响的时候就能够靠近凸显出来,就像合唱队里需要谁唱歌的时候谁就往前站一步出来唱,唱完就站回去一样。

六.消除嘶声(齿音)

其实所有的齿音消除插件本质就是压缩器,它的原理就是压缩器的侧链控制,在侧链中滤除齿音频率以下的频率,只保留齿音信号,并且故意将侧链信号电平提升,从而更容易触发压缩,当齿音产生时,压缩器立马被触发,并对整体人声进行压缩,所以齿音去除插件本质其实会对整体人声进行破坏,尽量少用或者轻微使用。

七.进行外部侧链压缩

就是外部侧链控制。最常用在以上三个地方:

1.用底鼓触发贝斯的压缩来增加歌曲的律动;

2.用人声触发吉他的压缩来避免二者在频率上的打架。

3.用人声触发背景音乐的压缩,用在广播电台的主播说话时候背景音乐声音就变小。

八.染色

压缩器的种类有很多(后面再总结),不同的压缩器其内部的算法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同样的处理参数和思路用在不同的压缩器里,也会产生不同的处理效果,造成不同的谐波失真。有的压缩器反应慢,有的反应快,有的运算是线性,有的运算是非线性…每个压缩器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味道,很多混音师在信号中使用压缩器不为别的,就为了得到某一压缩器的独特染色味道,这就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和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个人的审美体系和使用逻辑,理论无法触及其灵魂深处。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